圖:2018-7-3 應該是東湖的冰店
這週又進入了一種(比以前)忙的狀態。有天我在書桌前想,好累歐,沒事幹嘛變成這樣呢。但只有一下下就把自己收拾好,繼續做該做的事。幾個小時後覺得我真是一個成熟可靠的大人,非常棒,然後又想到我這樣想真是幼稚無聊,總之。
發現這週存的都是音樂主題,所以乾脆全部跟著音樂走好了。我曾經很喜歡看頒獎典禮,但現在比較沒那麼愛看的原因是頒獎人講話常常很想快轉。這次我大概是結束前一個小時才開始看直播,一邊看現場一邊看已經頒發的獎項得獎者是誰,總之呂士軒李筑芯得獎我十分的滿意,然後又多了好多可以去聽的專輯也實在開心。說實話,我覺得現在要開始創作音樂的人門檻變得好高歐,台灣的創作者實在越來越強大,也許會有當下比較熱門的曲風或者姿態,但說實話各種各款都有,真心聽不完。
【文章】還在等,台語歌怎麼樣都不奇怪的時候──專訪陳以恆
陳以恆隨身備著一本小冊子,裡面除了記著一些記得買牛奶之類的生活瑣事,還寫著他從各處聽到,熟悉的或學來的台語。然後把字詞帶回家,一頁一頁翻著台語字典,最後珍重地放進歌詞裡。
寫一首歌,靠的不是輸出,而是累積。
「很慶幸有自己有用台語寫歌,對我的內容、我自己反思的時間拉得很長,所以就可以想得更貼近我自己。在內容上,也因為有透過台語說這樣的訓練,所以在寫英文的時候,就不會像以前一樣,想到什麼事情就套進去。」
創作過程的崎嶇,反而留下了更深刻的刻痕。「因為在寫內容的過程思考更多,所以就比較容易,也更有機會、更有辦法吐露出一些什麼,不只是一坨詞在那裡。」
金曲獎頒獎典禮後,我聽最多次的是陳以恆。因為整張專輯對我來講是,嗯?欸?歐?就會有一種,太多了,多到我有點反應不過來;很複雜,複雜到我需要多聽幾次。也就是到現在我還很難說自己有沒有很喜歡這個創作者,但我喜歡這個等待我慢慢釐清的過程。
當然啦,台灣獨立音樂萬歲在台講出來時,先加一百分。
【文章】音樂製作大師鍾興民與這代人的流行音樂軌跡-從編曲回攬音樂人們的首張專輯與轉捩之作 - 循聲入座
然後是循聲入座這個網站整理了編曲老師鍾興民的完整歷程,雖說我相信一定還有因為篇幅來不及提到的作品,但光是這樣就很驚人了。我一直很喜歡編曲這個角色,好的編曲真的可以讓一首歌上天堂,可以讓歌與歌者都變成了另外一種層次……去聽聽王菲的〈眷戀〉吧,這一首是如此簡單的歌,但在他的巧手下,一樣是很簡單的編曲,卻能讓這首歌變得讓人難以忘懷。
他曾分享能從事藝術產業多年的原因,「分析自己很重要,切割自己的idea,為自己賽跑。」他稱自己勤能補拙,總以音樂角度做自我分析,如此才能依舊長青地創作著音樂。
另外我還很喜歡的是李泉的代表作《走鋼索的人》,只是我也直到現在才知道裡頭鍾興民編了七首歌。而當我第一次聽李筑芯的專輯時,其實我立刻去查找了相關的幕後人員,看到了鍾興民的名字後我心想他應該很開心吧?這次可以玩到這個程度……
下面這個用心整理的鍾興民歌單大家可以聽聽。
【音樂劇】When You're In Love - Maybe Happy Ending (SOUL Cover) ft. Darren Criss and Helen J Shen
有天我被Youtube推到我的愛歌〈 When You're In Love 〉居然有音樂劇男女主角唱的SOUL版,可以印證一下上面提到的厲害的編曲,可以讓一首歌完全有不同的感覺。我尤其喜歡影像中大家都有種「這樣好好玩歐」的氣息,可以聽聽感受一下。
【Podcast】2025 EP20|李竺芯|《Suí 水》流向金曲:順著水流,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主流
這集剛好在金曲獎之後上線,主持人德仔一開始的時候聊到之前李筑芯的專輯《和昨日說再見》中用了許多的古詩詞,然後唱的是古調,因為德仔以前高中時還有這種古調吟唱比賽,所以他終於可以找到一起討論的人XD
小時候我也去參加過一些活動其中也會有教用吟唱的方式來唱唐詩,當時可能會覺得有點無聊?但換了台語後就覺得好聽多了,真的是比較接近古音。
【聽歌】
【如果只有你聽見】
♯..♭..♯..♭..♯..♭..♯
推薦使用的筆記軟體:Heptabase ,點選後立刻試用。
經過許多嘗試後最適合個人學習記錄的工具。
♯..♭..♯..♭..♯..♭..♯
想留言可來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vannyma/
收聽Podcast: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vannyyma/platforms
Vanny’s Note:https://vannyma.com/
台語正字suí (水)好像應該是【媠】才對,金曲歌后李筑芯的專輯打上"水"並不影響理解。